公安局里有双“千里眼”民警在做什么怎么做网上一目了然本报记者 朱兰英 通讯员 金立操
开栏的话:平安工作的创新在基层,平安工作的落实靠基层。今年是公安工作的基层基础建设年,警察如何做大做强基层警务,如何着手解决各种长期制约公安工作的体制问题,如何在“平安浙江”创建工作中有所创新?本报从今天起开辟“公安基层基础千里行”栏目。记者第一站来到了临安。 昨天上午10点40分,一名群众打电话向临安市公安局锦城派出所报警,说遇到了扒手。几乎在同时,记者在临安公安局办公室,通过网络将他与接线民警之间的对话听得一清二楚。在临安,派出所等基层单位的报警服务电话、接警室、候问室等全部可以这样进行网上“监控”,督察可以监督民警执法的每一个环节。 在临安市公安局,有一支43人组成的督察队伍,每一个督察联络员每天的督察,不得少于10个电话和10个记录。 临安警方对派出所和基层所队的所有46门报警服务电话进行录音,同时在派出所等基层单位的“三室一厅”(接警室、候问室、询问室和办证大厅)安装摄像头。督察只要点击网络,就可以同步看到、听到民警的执法过程。 同时,临安市公安局要求每一个办案单位在处警后1个小时内将案件的办理情况上网,比如一名赌博违法嫌疑人什么时候被传唤,派出所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,其去向如何,有没有超期羁押的行为发生等。一旦发生了超期羁押,网络会自动报警。 临安市公安局局长乐华告诉记者,一旦民警两次被黄牌警告,两年内不得提拔录用;发生严重违法问题的,会被降职和调离岗位。 “举个简单的例子,以前经常出现民警用派出所的报警服务电话聊天的情况。督察不用多说什么,就直接把电话录音放给大家听,这两个月下来,电话费开始大幅度下降。”乐华告诉记者。 记者了解到,临安的警务督察信息平台建立以后,民警们起初很有意见,觉得压力大,但渐渐地他们变得欢迎这样的监督。因为监督既体现了考核的公平和公正,也使得民警的执法权益得到了进一步保障。以往一旦发生暴力袭警和诬告陷害民警的案件,双方往往各执一词,而现在通过实时传输的电话录音、现场图像,事情的经过十分清楚。 据悉,临安警务监督的做法在我省乃至全国都属独创,今年6月它将在整个杭州市的公安系统推广。 |